free website builder

榴中社區

石榴班地區其「石榴」─「射榴班」地名的由來,依據日治時代的資料,因石榴區所產砂石品質很好,狀似「射榴」(閩南語,指一種水果)種子顆粒圓潤,以自然植物命名,故名「射榴」。日後口傳將「射」改成「石」,就成了今天的地名。日據時代日本應打戰需求大量的砂石,便是經由石榴班地區中的石榴班火車站來運輸,應此就造就今日的石榴班火車站。清領時期稱石榴班街、莊,日治時期(嘉義廳)稱石榴班庄,日治時期(台南州)稱石榴班,光復後分為榴中、榴南、榴北三里。

斗六郡斗六街石榴班三四八番地所在,有一座祭祀媽祖的長和宮,是光緒元年的創立。廟的落成典禮當天,在奉迎天上聖母行列的途中,有一隻鳩(山鳩)飛到神轎上面來就不走了。後來更鑽進媽祖神像的懷裡不見了。人們對這件事情覺得不可思議,終於將這媽祖稱呼為斑鳩媽。這雖然不是直接對鳥的崇拜,但從那名稱來說,卻可說是一種對鳥類的崇拜。(摘錄南瀛佛教第十三卷第十一號(對動物的崇拜))

早在教區成立以前就有兩家教友,他們是賴周、劉新民兩位先生和家人,當時石榴班屬斗六本堂,所以瞻禮主日,他們都到斗六參加彌撒。

1953年,牛主教派李惟添神父到石榴班去開教;最初李神父暫借劉新民先生的客廳,充做聖堂,舉行彌撒,稍後,劉先生自願借給教會土地,並捐贈磚頭(劉先生是磚窯老闆)以修建臨時聖堂及神父宿舍。1954年,主教批准石榴班成立本堂區,李惟添神父為第一任本堂。

目前尚有十戶左右教友,主日到教堂參加彌撒者約有10-20人,有時更多。大多數教友年齡己過半百,一年中神父至少一次家庭拜訪與祈禱或報聖誕佳音,每逢神父生日主保教友在彌撒後齊聚為神父慶生,現今無成立任何善會。


◄ 榴中區發展協會 楊保中 理事長

  社區地址:雲林縣榴中里石榴路222-13號

資料來源 _ 斗六真好●三八代誌大搜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