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ml page creator

保庄社區

保庄里在斗六的西南方,含有5個部落,分別是:保長廍(中庄)、頂庄、下厝仔、竹保仔(保竹)、後莊仔等。而區域位置在斗六區的西南方,隔鐵道和市區相望,西與長平里、北與虎溪里、南則和鎮西里,東則是以三平里相接,全面積約為4.16平方公里。

李府千歲的神威顯赫,有求必應,化解民困,冥冥中都在守護著庄民,關於李府千歲的神蹟也多的不勝枚舉,例如;『夜半襲燈示警,擒賊斷指留證』等等…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。

李天宮由於日漸香火鼎盛,信徒遍及全省各地,乃至民國76年9月倡議建宮供奉,次年元月由千歲親命宮名並於3月間動工興建,於77年12月23日(農曆11月15日)舉行入火安座大典。



這口古井替保庄社區孕育出無數的生命,也造就許多傑出的優秀人才,早期居民平時的生活用水都是依靠這口井,因此它在保庄也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,相傳離古井不遠處的李府元帥還曾降乩,表示這口井既封不得也拆不得,因為它在保庄的地位猶如「龍喉」般的重要,之所以有此美稱;是因為保庄蜿蜒的道路與巷道,猶如龍般的身軀在此地穿梭著,而這口井正好位於龍的喉頭之處,所以才有「龍喉」這樣的說法。

另一個傳說是在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節,都會有大批的民眾來此爭相舀取井裡頭的水,據說可以治百病、身體ㄟ勇,也可趨吉避凶,因此當地居民便稱此時節的井水為「午時水」。據說這口古井是百年前一位叫做「老ㄑ一ㄥˋ」的師父建造而成的。


◄ 保庄社區發展協會 張慶輝 理事長

  社區地址:雲林縣保庄里建興路208號

資料來源 _ 斗六真好●三八代誌大搜查